三大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享

网上有关“三大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大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版权在我国也称为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知识产权侵权案例本次就为大家分享3个经典的案件,希望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案例对于自己的知识产权起到足够的重视,从而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知识产权侵权案例知识产权侵权案例一:苹果APP著作权侵权案《李可乐抗拆记》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承鹏是该书作者。李承鹏指控苹果公司未经其许可,自行上传或与开发者通过分工合作等方式,将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上传到苹果应用商店,并通过该商店向社会公众提供下载阅读,获取经济利益,上述行为侵害了涉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苹果公司赔偿李承鹏经济损失1万元及因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1000元。本案是作家维权联盟因苹果公司在其经营的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上提供涉嫌侵犯其著作权的应用程序而向苹果公司提起的系列维权诉讼之一。最终,法院认定苹果公司是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的经营者,应用程序商店是一个以收费下载为主的网络服务平台,并且在与开发商的协议中,约定了固定比例的直接收益,因此苹果公司应对开发商的侵权行为负有较高的注意义务。苹果公司在可以明显感知涉案应用程序为未经许可提供的情况下,仍未采取合理措施,未尽到注意义务,具有主观过错,其行为构成侵权。这一则知识产权侵权案例也表现了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平台的监管行为也具有重大的意义。知识产权侵权案例二:钱钟书书信著作权及隐私权侵权案2013年5月,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下称中贸圣佳公司)发布已故著名学者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公告。钱钟书遗孀杨季康(笔名杨绛)遂向法院提起侵害著作权及隐私权诉讼,认为李国强和中贸圣佳公司构成对其著作权及隐私权的侵犯。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中贸圣佳公司和李国强停止侵权、赔偿杨季康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并赔礼道歉。此案不仅因涉及著作权、隐私权以及物权等多项权利的认定,颇具代表性并广受关注,而且还对拍卖公司因从事拍卖活动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责任进行了界定和规范,特别是拍卖公司在拍卖活动中,除应依据拍卖法就拍卖标的的所有权归属、委托人的身份情况进行审查,并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外,对于负载著作权、隐私权、肖像权等其他民事权利的拍卖标的,还应对相关著作权权利归属、隐私权和肖像权的权利保护等情况进行审查,以履行拍卖法所赋予拍卖人的法定义务。此案的审结,明晰了拍卖者的法律义务,规范了拍卖市场秩序,对维护相关权利人的著作权、隐私权等民事权利具有积极的意义。知识产权侵权案例三:《推拿》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毕飞宇系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推拿》的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年9月出版该小说。2009年7月,毕飞宇将电视剧改编权独家提供给中融公司。2010年12月2日,中融公司将其获得的授权转让给禾谷川公司。2011年1月,禾谷川公司委托陈枰为文学作品《推拿》的电视剧改编编剧。2013年4月,陈枰与西苑出版社就陈枰版《推拿》(上、下册)签订《图书出版合同》,同年6月,该书出版。毕飞宇、人民文学出版社以陈枰版《推拿》的出版发行行为侵权为由,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西苑出版社停止出版发行图书《推拿》;北京市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停止销售图书《推拿》;陈枰、西苑出版社连带赔偿毕飞宇经济损失14万元;陈枰、西苑出版社连带赔偿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经济损失8万元及因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5000元。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在于规制市场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社会经济秩序,故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规制商品市场流通过程中的授权,而不是规制商品创作过程中的授权。本案中,陈枰和西苑出版社仅具有改编作品的授权,并不具有出版改编作品的授权,也就是说不具有将相关改编后的作品推向文化市场、作为图书商品流通的授权,因此,被告出版同名作品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本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图书出版市场存在的授权混乱、权利意识淡薄、诚信缺失等现象。通过本案的审理,有利于当事人规范其行为,也对整个图书出版行业的合法规范经营发展提出了指引。知识产权案例并不仅仅存在与版权当中,商标,专利都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想要了解更多知识产权内容,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

苹果iPad商标案书已成定局:iPad的命运将如何?

“iPad商标侵权案”指的美国苹果公司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简称IP公司)起诉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唯冠科技或唯冠深圳),不履行IPAD转让商标义务。该案件经过三次开庭,最终判定苹果败诉。2012年2月,唯冠要求在上海地区禁售iPad的听证会结束,苹果提请驳回禁售令。2012年6月,广东省高院通报,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一揽子解决IPAD商标纠纷。

事件简介

2010年,苹果向法院请求判决“iPad”商标权的所有权,并向深圳唯冠索赔相关费用。该案在2010年4月19日受理,并于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开庭审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并由苹果方承担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56万元。2012年2月29日,iPad商标权权属纠纷案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庭审中双方言辞犀利对抗激烈,庭审结束后,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驳回停售

2012年2月23日下午,浦东法院就深圳唯冠提出的临时禁令申请、苹果提出的中止审理申请分别作出了裁定:驳回原告深圳唯冠要求责令被告苹果停止销售“iPad”平板电脑的申请;本案中止诉讼。

浦东新区法院认为,唯冠要求苹果立即停止销售“iPad”平板电脑的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一款第(十一)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十条、第十六条的规定,予以驳回。而同样由于商标权属的纠纷尚在广东高院的审理中,浦东法院裁定中止诉讼。

深圳唯冠代理律师谢湘辉表示,唯冠方面还将进一步申请“复议”。

事件详情

2000年,当时苹果并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深圳唯冠科技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事件漫画

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了“苹果”。

2012年02月17日,惠州市中级法院已经判当地苹果经销商构成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国内法院首次认定苹果商标侵权。深圳唯冠起诉深圳国美的案子也正在等待判决结果。[3]

2012年2月29日,二审开庭,当庭并未宣判结果。

听证结束

2012年2月22日消息,iPad商标权侵权案上海听证会结束,唯冠要求苹果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停止销售。苹果认为唯冠iPad产品未进入市场,商标权不稳定,申请禁止本案审理。庭审持续了4个小时。

原告唯冠方面的诉求包括:要苹果停止销售带有iPad商标的产品,拆除店面的相关标识,销毁相关宣传品以及在媒体上刊文消除影响,赔偿诉讼费用一万元等等。

被告苹果方面出示的一个证据是涉及到关键的ipad商标中国大陆地区的转让协议呈批表,有深圳唯冠的负责人杨荣山在这个表上批了“准”字。

目前举证质证的环节已经完成。被告苹果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提请法院驳回原告“禁售令”诉讼请求,并且终止本案的审理。[4]

事件影响

尽管苹果公司提起上诉,但全国多地工商部门介入调查,一些地区苹果门店和代理商不仅下架iPad,还将面临数额不详的罚款。

事件结果

2014年7月2日消息,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透露,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本案调解协议于6月25日生效。苹果公司于6月28日向该案的一审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上述民事调解书。深圳中院于今日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送达了将涉案IPAD商标过户给苹果公司的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据悉,6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双方送达了民事调解书,该调解书正式生效。日前,苹果公司已按调解书的要求向广东高院指定账户汇入6000万美元,并于6月28日向该案的一审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上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微博

述民事调解书。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今日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送达了将涉案iPad商标过户给苹果公司的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这意味着,苹果公司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圆满解决。

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透露,在今年2月29日公开审理此案后,承办案件的合议庭认为,为使纠纷双方利益最大化,调解是最佳选择。目前唯冠公司债权人已达数百人,其最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诉讼前,涉案商标已被数个银行申请轮候查封,一旦该商标价值发生贬损的话,将会导致债权人更大损失。

广东高院称,高院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业内人士称,该案成功调解实现了iPad商标的价值最大化,极大的保护了债权人的权益,开创了涉外商标权权属纠纷解决的新路径。[5]

不知道对您有没有帮助。希望被采纳!

之前花费15万美元,

如今却被索赔100亿美元,

iPad商标案败诉,

苹果只能花钱解决禁售危机。

爱打官司的苹果又主动站到了原告席上,可惜,这次它输了。深圳中院近日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及IP公司关于iPad商标案的请求。

与苹果较劲的是一家深圳的台资企业—唯冠科技有限公司,因iPad商标权的归属问题被苹果告上了法庭。它曾经是全球显示器制造商,后因经营问题在2008年宣布破产,公司股票停牌至今。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在多个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的唯冠科技深圳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苹果被弄糊涂了,它也不太清楚自己从前者手中买的iPad全球商标权到底是否有效。

结果证明苹果当初花小钱反而误了大事。在苹果2009年推出iPad之前,一家名叫‘IP’的公司与唯冠公司的母公司‘唯冠国际’达成协议,以3.5万英镑(约合34万人民币)从唯冠台北手中获得iPad全球商标权,2010年时再以10万英镑(约合99万人民币)转给了苹果—它后来被证实是苹果的‘壳’公司,为了避免因来头太大而付出更多的商标购买费用。

这一点终被唯冠的代理律师肖才元抓住把柄:IP公司授权代表邮箱标明的主人—onathanHargreaves可能根本不存在,‘不存在此自然人’。他是从苹果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的材料中得知这个疑点的。

唯冠深圳坚称自己才是iPad商标权在中国内地的拥有者,唯冠台北公司没有出售权力,所以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不属于苹果,并向苹果索赔100亿美元。

这并不是苹果次面临商标纠纷。在中国,苹果曾因iPhone的商标问题支付给汉王科技2500万人民币,而这笔商标转让收入也成为汉王2009年重要的营业外收入,占其当年利润近30%。在国外,苹果也因iPad商标侵权而麻烦不断。电脑生产商富士通2003年申请了美国的iPad商标权,其‘iPad’设备较苹果的平板电脑略小,但也有触摸屏和无线网络接口,主要用于零售店员跟踪存货和销售情况。去年3月,富士通才和苹果达成和解,并正式将iPad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西门子在2007年也注册了一个iPad商标。但是,这个商标用在了不同的产品种类—发动机和引擎上。因此,这对于苹果来说不是一个问题。

面对可能禁售的传闻,经过‘历练’的经销商相信苹果会解决一切而并无紧张感。

事态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深圳唯冠债务重组顾问、和君创业总裁李肃,一年前曾在博客上大骂苹果‘用不道德、不正当的手段骗取iPad商标权’,非磊落之举,现在他又对外界表示,唯冠正在与苹果谈判,‘从我们谈判的基本状况评价,苹果公司确实是一家有气度、有风度、有尺度的大公司’,一副见到了实惠的模样。

这次苹果又要破费多少?李肃只是唯冠代言人兼小股东,而在负债净额达到28.7亿元的唯冠国际后面还有中国银行、8家债权银行,金额大约为1.8亿美元,这场官司胜诉与否也意味着这些债权人能否拿到足够的赔偿金—苹果至少要令其满意才能达成和解。

看来,苹果粉丝们不用那么担心了—不管怎样,在中国,iPad可能还是会叫iPad。

苹果在国外商标案

苹果VS思科

2007年思科因iPhone商标诉讼苹果,终和解。

苹果VS亚马逊

2008年苹果申请了‘AppStore’商标,在亚马逊推出AndroidAppStore后,苹果立刻起诉,结果败诉。

苹果VS披头士

1978年披头士指控苹果商标侵权。苹果支付8万美元赔偿金并承诺永不进军音乐业务。后因苹果公司推出iTunes服务涉足音乐市场,双方对薄公堂,终和解。

八戒知产商标转让网

关于“三大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99金融]投稿,不代表99锦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9jrk.com/post/426.html

(23)
99金融的头像99金融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99金融的头像
    99金融 2025年08月07日

    我是99锦若号的签约作者“99金融”

  • 99金融
    99金融 2025年08月0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三大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大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99金融
    用户080712 2025年08月07日

    文章不错《三大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享》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99锦若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