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制度_1

网上有关“设备管理制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设备管理制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二章 设备采购管理

第一节 采购计划的提出与审定

第一条 设备由需单位根据生产需要,每月15日前向设备能源部提出书面计划。

第二条 设备能源部根据设备需求、单位提出的计划,经调查核实并分类整理后,报经营副总审批后实施。

第三条 大宗设备(金额超过10万元以上的设备)必须招标采购。属于生产经营正常所需的设备和备品备件由使用单位提出,报设备能源部审批、采购。

第四条公司主管领导、设备能源部对审批的釆购设备等负有审查及监督的责任。

第二节 采购原则

第五条 设备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效益第一的原则。应当充分挖掘物耗潜力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和使用效率。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

2、公开采购的原则。所有设备采购的数量、质量、价格、供货厂商等全部公开,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购。

3、货比三家的原则。同样产品比质量,同样的质量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信誉,同样的信誉比服务。

4、公开竞争的原则。对任何参加比质、比价、招标采购的厂商,—律实行公平竞争,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徇私舞弊。

5、遵纪守法的原则。采购行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和公司的利益。不得损坏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第三节 设备、备件采购管理

第六条 为规范我公司设备、备件进货渠道和采购行为,作到公开公正、比质比价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特制定此办法。

第七条 采购规定

1、设备及备品备件的购置必须按年、季、月计划执行,除仅有唯一供货单位或有特殊要求外均应选择两个以上供货单位比价采购。

2、作好市场调查,广泛收集信息,作到同样产品比质量、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信誉。

3、采购主要渠道应从经国家质量认定的厂家直接进货,严格控制从中间环节进货。

4、大型成套设备招标定货,按公司招标管理办法进行操作。

5、以纪检、审计、技术、设备部门负责人组成采购管理体系,包括合同评审、招投标委员会。重大订购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明确职能部门责权,互相制约,使采购权利分散,杜绝个人专权。

第九条 采购程序

1、技改新增设备:由生产技术部按经公司批准的项目设计提报采购设备名称、型号、数量计划设备能源部,经主管经理审批后,设备能源部负责订购。

2、报废淘汰更新设备:履行报废手续后,使用部门填写申请更新设备报告,设备能源部审核,主管经理签批 ,设备能源部订购。

3、备品、备件采购;每月5日前,使用部门申报下月消耗计划,设备部门根据库存情况,通报计财部由二级单位下达采购资金计划,设备能源部严格按计划规格数量采购。

4、由设备能源部部长组织设备、备件采购工作,计划员将采购计划分类,编制下达给分管业务员。

5、业务员按计划负责采购,采购前要查对库存,要特别注意如下内容:

(1) 设备备件名称、规格、型号、等级。

(2) 采购及外委要加工的设备、备件的技术要求及图纸。

(3) 设备、备件的标记、运输、交货期限的要求。

(4) 检查规范、设备备件技术标准和验收方法。

(5) 设备安装、调试开车,使用保证日期。

(6) 签定合同,除按公司合同管理规定执行外,另做到:

① 关键主要设备购货合同签订,由设备能源部牵头,生产技术部、使用部门共同参加与供货单位洽谈,签定订货合同及技术协议。

② 设备、备件采购及非标委托加工,除标的金额较小又能即时结清的外,均需签定书面合同或协议书。对能即时结清,但价格较高,当时难以监测内在质量和技术性能及易引起纠纷的交易也应签订合同。

③ 合同签约由总经理签字并加盖合同专用章即生效。

④ 设备能源部对合同执行全过程负责到底,包括签约谈判、起草合同、履行手续、办理予付款、催货、提交货、验收、结算、质量保证。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经济损失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条 质量验收

1、对订购到货的所有设备、备件及外委加工的设备部件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2、主要(关键)设备的验收,设备能源部汇同技术部门、使用单位共同验收,详细填写验收报告,注明验收结论及存在问题。合格后验收人员签字办理入库。验收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或明显不合格等情况,采购人员要及时与厂家交涉,由采购人员负责办理修复、更换或索赔等具体事宜。

3、备件验收由质量管理部门与经办技术业务人员共同检测、验证。对主要尺寸进行测量、结果记录在验收单上,以便于安装使用时备查。参加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并签字。不合格产品不得入库,由经办人员负责与厂家联系解决。

4、对现场无法验收的设备,要在安装时投入使用后跟踪验收,使用单位与技术业务经办人详细记录使用情况。质量保证期内出现问题由采购人员负责解决。

第四节 设备选型

第十一条 设备选型应按“先进、适用、经济”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二条 进口设备或重要设备的选型,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第十三条 在满足生产工艺的条件下,有标准产品不能采用非标准产品;有更新换代产品的,不能采用淘汰产品;国家未定型、技术不成熟、消化移植未过关、制造工艺和材质难以解决的产品都不能采用。

第三章 设备技术状况管理

第一节 设备机台的划分和分级管理

第一条 设备技术状况管理的机台划分以单机为单位,按单机建立设备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

第二条 我公司设备技术状况实行二级管理,即重点设备(关键设备)和一般设备。

第二节 设备定级标准

第三条 设备技术状况分为完好和不完好两级。

第四条 设备完好标准:

1、设备基础稳固,无裂纹、倾斜、腐蚀。

2、设备零部件完整无缺,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3、设备运转正常,控制系统、计量仪器、仪表和润滑系统工作正常。

4、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5、设备性能良好,达到核定能力。机械设备能稳定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动力设备的功能达到原设计或规定标准,运转无超温、超压等现象。

6、原材料、燃料、润滑油、动能等消耗正常,无明显渗漏和跑冒、滴、漏,外观清洁整齐。

7、凡不符合上述六条标准之一的,均属不完好设备。

第三节 设备技术指标与管理效能的计算方法

第五条 设备技术管理指标按下列公式计算:

1、设备固定资产创净产值率=净产值总和/设备平均原值×100%。

2、主要设备利用率=(主要设备日历台时—主要设备修理故障停机台时)/主要设备日历台时×100%。

3、主要设备完好率=主要设备完好台数/主要设备总台数×100%。

4、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完成大修计划项数/计划大修项数×100%。

5、净产值设备修理费用率=(维修费+大修费)/净产值总和×100%。

6、设备故障率=主要设备故障停机台时/主要设备日历台时×100%。

7、备件资金消耗率=消耗备件总金额/设备原值×100%。

8、库存备件资金周转期=报告天数×(期初金额+期末金额)/(2×报告期内消耗金额)。

9、设备新度系数;全部生产设备固定资产净值/全部生产设备固定资产原值。

10 吨矿维修费=(维修费+大修费)/处理矿量。

第六条 设备管理效能按下列公式计算:

1、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效益=(年度实际开机台时—年度制度工作台时) ×小时成本。

2、 降低设备故障率的效益=(上年设备故障停机率×计算年度实际开动台时—计算年度实际故障台时) ×小时成本或=企业全年利润总额×(企业下达的允许故障停机时间—实际故障停机时间)/设备开动台时。

3、降低设备维修费的效益=(计划千元产值维修费—实际千元产值维修费) ×计算年度总产值/1000或=上年同期维修费—本年同期维实际千元产值维修费。

4、缩短修理工期的效益=(上年同等级设备检修时间—本年同等级设备检修时间)×小时成本。

5、 压缩备品备件库存资金的效益=每万元设备原值占用备件资金降低数×设备原值/万元。

6、节约润滑油脂的效益=(年度计划数—年度实际消耗数) ×油脂单价。

7、延长设备零件寿命周期的效益=(实际使用时间—平均寿命) ×零件单价/平均寿命时间。

8、设备更新改造的效益=(更新改造后的设备年产量—原设备年产量)×单位产量的利润额。

9、修旧利废的效益=(零部件的原值—修复费用)×(50—90)%。

10、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设备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效益=(设备改造后单位时间产量—改造前单位时间产量)×单位产品利税+节约能源价值。

11、节约能源价值+(设备改造前单位产品能耗—改造后单位产品能耗)×能源单价×年节能总量。

第四节 设备技术状况检查

第七条 设备技术状况的检查,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八条 设备技术状况检查采取“三结合”的办法,即:检查与自检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检查与总结经验相结合。

第九条 设备能源部要每月组织一次设备大检查,由设备能源部负责,检查中要严格评比、抓好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每次检查后都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并认真组织落实。

第十条 由设备能源部负责组织,每年10月份对全公司重点(关键)设备、设施进行一次系统的技术状况评估,写出评估报告上报主管经理,作为下一年度大修、技术改造的依据,同时并上报股份公司备案。

厂内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施工设备物资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设备使用安全,每个细节的处理都非常关键。中达咨询就施工设备物资安全管理制度和大家介绍一下。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设备更好的为施工生产服务,杜绝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公司《施工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职责

物资设备管理中心是全处施工设备管理的主管部门,组织、协助各单位抓好施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持证上岗等的教育及培训工作。开展群众性的设备管理、维修、保养、爱机、评比等活动,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作好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参加重大机械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二、施工设备的管理

1、新购置的施工设备,必须坚持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经济合理的原则认真选型、定型。经验收合格及时登记入帐,纳入固定资产(大型固定设备还需经安装验收合格)。

2、凡属于固定资产的施工机械设备,都要进行分类建立台帐、卡片,设备管理部门对大型机械要建立技术档案,并按规定存档。二保以上修理,均应及时填入档案。

3、施工设备每年应进行一次清查盘点,做到帐、卡、物相符,对盘亏设备必须查明原因,提出书面报告,送有关部门进行审核。

三、施工设备的购置

1、施工设备的购置经处领导同意由物资设备管理中心上报公司审批后统一采购,小型施工设备经处授权项目部可自行采购。

2、对大型施工设备的采购(如工程运输设备、工程起重设备、土石方筑路设备等),物资设备管理中心必须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并对所购设备结合施工进行性能鉴定。

3、新购置的施工设备各部性能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发现新购置的产品不符合设计要求,质量低劣,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造成重大责任事故者应给予行政处分或追究法律责任。

4、项目部未经批准,擅自购置大型施工设备,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国家有定型产品的施工设备,原则上一律不准自制、改型。如特殊工程急需自制非定型设备时,必须有自制方案报告、图纸和经济技术效果比较说明书,事前应由需自制设备单位的领导、总工、技术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审查认可后,并报公司设备管理部门,经公司主管经理、三总师审定批准后方可实施。

四、施工设备的使用

1、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要将设备需求计划上报到物资设备管理中心,由处平衡调拨满足工程需要。新购入的大型施工设备或新产品在投入使用前,设备管理员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按技术规程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并将设备性能、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常见故障的排除等问题向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必要时进行培训,在操作人员掌握后方可使用。

2、新设备和经过大修或改装、改造后的设备,必须进行检查、鉴定,并进行走合期试运转,在走合期间要限载、限速、加强保养。

3、特种设备的使用要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建立专人专机和岗位责任制,多人配合操作的施工设备应实行机长负责制,负责人应做到相对稳定。

4、新上岗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切实做到“四懂三会”(即:懂原理、懂构造、懂设备性能、懂设备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会判断处理故障),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证,方能独立操作。

5、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施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规程、岗位责任制,确保设备的安全生产。

6、认真做好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十字作业法”,保证设备的各种安全装置灵敏可靠有效,严禁带病运转或超负荷作业,严防“以包代管”拼设备的短期行为。

7、对设备所需的各种燃料、润滑油脂和液压油,必须按规定油质品种选用和定期注油,保持油料的清洁,规定需要过滤的都要进行过滤方能使用。否则造成设备故障,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或经济处罚。

8、在冬季施工的设备,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冬季使用的规定。

9、要做好各种设备的标识,并保持完整有效、清晰,不得涂改和覆盖,附属设备不准拆卸使用,更不准挪作它用。

10、各类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认真准确及时填写运转记录。

11、设备管理部门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使用中的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是否正确合理使用设备以及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

12、施工设备的使用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各类设备操作规程要悬挂在醒目位置。

13、施工设备存放要上盖下垫做好防护。

14、对起重吊装设备使用到规定的使用年限的,经检测安全技术性能已严重下降的起重、吊装设备,必须作报废处理,不得超期使用。

五、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

1、维修保养计划

(1)施工机械设备实行定期保养、计划修理的原则,养修并重,执行计划检修制度。

(2)维修保养计划由物资设备管理中心编制,各单位按保养计划具体要求执行,并填写维修保养记录。

2、分级保养原则

(1)运输车辆、起重及大型土石方等施工机械执行多级保养制,即每班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

(2)中小型机械设备,一般简单的电气设备执行两级保养制,即每班保养、一级保养。

3、分级保养标准

(1)每班保养

每班保养重点是检查、清洁、润滑、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

每班前必须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例行检查。

交接班进行检查时,机械停止使用。

一般情况下不准带电保养,如有必要,应有保护措施。

检查电气设备时,要切断电源,挂上“禁止合闸”标识,工作完毕要互相知晓才合闸,保养灯应取安全电压。

施工机械设备的表面油污要及时清除。

填写例行记录或交接班记录。

(2)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以润滑、紧固为重点,通过检查紧固处的外部紧固件,并按润滑周期加注润滑油,清洗滤清器或更换滤芯。

一级保养由经过培训考核,持有操作证的机械操作人员实施。

(3)二级保养

二级保养以紧固、调整为重点,除执行一保的作业项目外,还需调整发动机、电器设备、操作、传动、制动、行走等主要部件的状况,以及紧固内外所有的紧固件。

二级保养由专门从事该专业工种持有等级证书的修理工负责,持证机械操作人员参加。

(4)三级保养

三级保养以消除隐患为目的,除执行一、二级保养作业项目外,可对部分总成进行解体,可更换部分零件,并对机身进行必要的除锈、补漆等防腐作业。

三级保养由二保规定的人员负责,配合机修单位进行。

4、分级保养的时间周期

(1)每班保养周期间隔不超过8小时。

(2)一级保养周期,不超过100小时进行一次。

(3)二级保养周期,不超过300小时进行一次。

(4)三级保养周期,不超过1000小时进行一次。

各类设备的保养周期有所不同,视设备类别缩减或延长。

5、施工设备的润滑

(1)各单位根据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要求,按设备随机操作手册中规定的规格品种或允许代品种购买各类润滑油脂,验收合格方准使用。

(2)各单位设备管理部门指导各项目部的设备管理人员,按施工机械设备的润滑周期实施设备的润滑工作。

(3)装用润滑油脂的容器应标明油种,保持清洁,防止渗漏和油料相混,易燃油脂必须注意禁火。

6、各类设备维修保养具体要求:

(1)项目部在施工准备阶段,依据所接工程内容在物资设备管理中心的有计划安排下,积极组织人员对设备认真进行检查保养,尤其是卷扬机,吊装用工具、索具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维护保养确认是否完好;一些大型工具如:手拉葫芦、滑子卡环、千斤顶、切割机、手电钻、砂轮机、台钻等班组共用工具每次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完好,特别注意检查防护和保护装置的完好,并把维修保养记录随月检查一起上报到处。

(2)各项目部在工程开工焊机使用前要首先检查焊机的完好程度,并积极组织人员进行初次使用的维修保养,特别是绝缘测试必须进行。维护保养情况填入月检查记录上报到处,并随工程的推进,随时检查维修保持焊机的完好。

关于“设备管理制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99金融]投稿,不代表99锦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9jrk.com/post/574.html

(26)
99金融的头像99金融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99金融的头像
    99金融 2025年08月09日

    我是99锦若号的签约作者“99金融”

  • 99金融
    99金融 2025年08月0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设备管理制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设备管理制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第二章 设备采购管理第一节...

  • 99金融
    用户080910 2025年08月09日

    文章不错《设备管理制度_1》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99锦若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