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摄政的历史背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摄政的历史背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平安时代中期,即从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末的300年时间里,天皇的大权落到其近侧大臣——贵族官僚“摄政”和“关白”手里,进入“摄政关白政治”时期。
“摄政”、“关白”都是贵族官僚控制天皇并掌握国家大政的实际统治者,其名称来源都从中国古代史书选取而来。摄政官来自《史记》“成王既功,周公摄政”一语。关白的官名来自《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霍光),然后奏御天子。”
公元858年,藤原良坊最早称摄政;876年,清和天皇委托藤原基经“摄行政事”。辅佐9岁的阳成天皇。公元887年,宇多天皇即位时在诏书中封藤原基经担任“关白”,统率百官,总揽朝政,令百官无论“万机巨细”,必须先报告藤原基经,然后由藤原基经转奏天皇,这边是日本设立“摄政”,“关白”制度的开始。
其后,它成为平安时代由藤原氏控制的一种政治制度。规定摄政是在天皇年幼或女皇执政时代替其治理政务的最高官员,“关白”成了天皇委任的辅佐天皇总揽朝政的大臣,叫做“摄政关白政治”,简称“摄关政治”。
在平安时代中后期的100多年间,藤原氏族长一直充当摄政和关白,把持国政大权,方法是利用职权使自己的女儿登上天皇后妃的宝座,在从天皇的岳父或外祖父地位出发,在天皇小时担任摄政,天皇长大即位后改任关白。这样,藤原氏贵族通过“摄政关白政治”把天皇变成了他们的儿皇帝,从而便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藤原氏外戚贵族的摄政关白政治后来曾一度中断,公元930年藤原忠平又将其恢复起来。到11世纪时,在藤原道长及其儿子藤原赖通的把持下,“摄政关白政治”达到最兴盛阶段,到三条天皇于1068年即位后,藤原氏权利集团开始走下坡路。1086年院政时代开始时,“摄政关白政治”便宣告结束了。
在平安时代后期,失去国政大权的天皇和贵族为夺回封建专制君主大权,就由退位天皇白河上皇出面,于1086年推行院政政治,起用平清盛为首的武士集团,抑制藤原氏为首的摄政关白势力。
在1086—1192年的105年时间里,堀河、鸟羽、崇德、后白河上皇坚持推行院政,平氏和藤原氏两大集团展开激烈的夺权斗争。1167年平清盛终于在后白河天皇支持下当上了太政大臣,取代藤原氏掌握了朝廷的大权。
不是官职,要跟就没有这个固定的职务。
本质上,摄政,就是代天子行政~~~一般都是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才可以。
至于臣子,包括亲王,最多也就是“顾命大臣”身份~~~但凡是想要走向”摄政”,基本就等同于篡逆。
关于“摄政的历史背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99金融]投稿,不代表99锦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9jrk.com/post/76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99锦若号的签约作者“99金融”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摄政的历史背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摄政的历史背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平安时代中期,即从公...
文章不错《摄政的历史背景》内容很有帮助